过程工程研究所杨超研究员来访

10月8日,过程工程研究所杨超研究员,应陈光文研究员邀请来所内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访问。
                在访期间,杨超研究员作了题为“纳米尺度传递和搅拌反应器的模拟与应用”的学术报告。在催化、膜分离等过程中,纳米通道中流体通量的实验值,远大于宏观连续介质模型的计算结果时有发生。杨超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团队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和理论推导,对纳米通道中的流体流动进行初步研究,在壁面/流体相互作用下,壁面附近会出现有序层状结构,造成壁面附近流体密度/粘度等的不均匀性,是影响连续介质模型应用于纳米流体的重要原因;以分子直径的倍数为基准,给出不同纳米狭缝宽度时的速度分布及通量计算模型。此外,报告还介绍了杨超研究员在关于搅拌槽等工业反应器过程模拟领域取得的诸多进展。搅拌槽等工业反应器仍普遍依据经验逐级放大而导致“三高”问题。工业高相含率反应器的多尺度多过程耦合模型、可工业应用的“快而准”的数值方法是反应器放大亟待解决的问题。杨超研究员等提出颗粒尺度模型和模拟方法,推进对多相反应器小尺度机理的认识;建立多相显式代数应力模型等反应器模型和数值模拟新方法,实现多相反应器和反应结晶器的混合、流动、传递和反应的耦合模拟。模型和数值方法指导发明了新的反应器构型,已用于多套大型工业反应器的优化设计与放大。
                 杨超,1971年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所长助理,中科院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1998年南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8-2000年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博士后,2005-2006年美国康奈尔大学高访。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发表SCI论文97篇,申请专利33件,获计算软件著作权11项,出版英文专著1本。担任2个国际SCI期刊的副主编。近年获“中国工程院 光华工程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日本化学工学会亚洲研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主持完成1项国家重大基金课题、1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和2项973课题,现负责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Microchemical Technology Group of DICP. All Right Reserved.